
姓名: | 袁權 |
專業: | [!--specialty--] |
級別: | [!--jibie--] |
現任: | [!--xrgs--] |
1934年11月生于上海,浙江德清人,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化學工程一級學科帶頭人。1956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工系。1960年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研究生畢業。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60年代從事精密分餾和重水分離研究,實現了由液氨生產重水和水蒸餾重水提濃的先進工藝。70年代中,完成了航天燃料電池系統的研制,對相應的電化學工程理論有所發展。70年代后致力于化學反應工程學研究:發展了活性非均勻分布催化劑的理論,開發了城市煤氣工業生產的新技術;率先在國內研究膜反應和膜反應器理論,探討了膜性能與復雜反應選擇性的關系以及無機膜反應器中乙苯脫氫的過程;實現了以膜固載細胞水解青霉素生產6-氨基青霉烷酸的中試技術;試驗成功在中空纖維膜反應器中雜交瘤細胞的大量繁殖。在有機/無機復合膜、Pd/陶瓷膜、以及用膜反應器從青霉素水解制6-APA的新過程等研究中取得成果;在研究多孔介質中相繼傳質的基礎上,發展多個先進的脫硫過程。1990~1994年任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1992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在反應工程、分離工程、生化工程、燃料電池基礎研究和攻關開發方面獲得大量研究成果,發表科技論文近百篇,培養博士、碩士30多名,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科學家稱號。1999年9月,出席國家“兩彈一星”表彰大會。歷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課題組長、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1992年1月3日當選為中科院化學部學部委員。1993年6月當選為中國化工學會第三十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是中共十四大代表。有科研管理經驗,近年來作為國務院學位職稱評審委員會專家、各學術團體的編委、理事、各種評委,做了大量的科學組織和普及方面的社會工作,為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研究方向:膜分離及膜反應等前沿學科。主要科研成果:在重水分離,催化劑工程設計,煤氣甲烷化制城市煤氣,天然氣脫硫,無機膜反應及分離,生化反應工程及氣體膜分離方面獲得大量研究成果。先后獲國家及部委級獎勵7項。承擔的催化劑工程研究和設計工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常壓水煤氣甲烷化生產城市煤氣的技術,獲中科院1989年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完成航天燃料電池系統的研制,獲國防科委尖端成果獎。曾獲遼寧省先進工作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