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日報6月28日訊: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60年來中冶華天凱歌連連:耐火纖維卷毯機械化連續生產線、全連軋棒材生產線、系列化生產H型鋼、連鑄機……一個個國內第一,彰顯了企業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綜合污水處理與中水回用、城鎮污水深度處理、海水淡化預處理、制漿造紙與印染廢水脫色及深度處理等技術,河道異位治理及生態修復工藝與裝備……一個個創新成果,為綠色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敢于向國際領先水平沖鋒、勇于向行業“卡脖子”技術宣戰,是中冶華天科技報國的生動寫照。企業每年新立項科研項目30余個,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3%以上;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高端技術研發平臺,先后獲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近20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工程設計獎340余項,擁有專利和專有技術1700余項,主編和參編國家、行業等各類標準150余項……
加強科技創新,打造高學歷、年輕化的高端人才團隊至關重要。繼承中冶華天老一輩科研人志存高遠、攻堅克難的優良作風,以石海軍、朱紅生、何宇虹等為代表的新一代科研人,紛紛在科技創新領域大顯身手。
“首臺燒結臺車車輪在線智能潤滑系統試制已完成,本月將發送至億鑫燒結現場首次應用。今天,我們還與馬鋼煉鐵總廠簽訂了該系統采購合同?!?月22日上午,作為該項目主要參與者的中冶華天設備分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石海軍告訴記者。
燒結臺車車輪在線智能潤滑系統項目2018年1月立項,當年10月完成詳細方案設計,2019年3月進入中試階段,2020年初中試完成。作為國內首臺成功應用的自動加油系統,其不僅能替代效率低下的人工加油潤滑操作,還可減少臺車車輪事故發生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持燒結設備連續安全穩定生產,推動冶金行業燒結作業過程自動化、智能化。
石海軍也是小型材智能化高速碼垛機械手和電梯導軌專用碼垛機械手項目負責人。為加快研發進度,他帶領團隊采用研發、設計、制造、試驗“一站式”高效解決方案,試制完成初代中小型鋼碼垛機械手,在宣鋼二小型軋鋼車間成功應用,成果經中冶集團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之后,經過深入研究,解決了小型材尤其是以導軌鋼為典型的復雜斷面型鋼難以自動碼垛、碼垛效率低、包裝質量差等行業普遍存在的世界性技術難題,形成了小型材智能化碼垛機械手系列產品及國內首臺電梯導軌鋼專用碼垛系統。2019年,國內首臺電梯導軌鋼專用碼垛機械手試制完成,成功應用在長江潤發浦鋼公司,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人才輩出,科研興盛。90后的清華高材生朱紅生,已是中冶華天水環境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水環境分公司副總經理。在2019年成功申報中冶華天重點研發課題后,他與何宇虹等組成了研發團隊,潛心研發底泥與藻類資源化處置技術及產品。2021年,“底泥資源化利用除藻技術及產品”成果分別應用到馬鞍山、滁州的多條河道治理。
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技術突破為驅動,中冶華天科技創新成果累累,填補了一批國內外空白,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