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1~13日,第十屆《膜科學與技術》編委會第二次會議開啟了一次非凡的“回家之旅”——在《膜科學與技術》創刊地蘭州召開。會議受到中國膜工業協會領導的高度重視,協會理事長鄭根江、秘書長王繼文蒞臨會議,《膜科學與技術》主編尤金德,及包括4位業務副主編在內的38位編委,9位常務理事,甘肅省膜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甘肅省膜科院)董事長張鵬云,副院長王應平,蘭州大學魏怡博士及編輯部工作人員共55人出席了本次編委會會議。
尤金德主編主持了開幕式。中國膜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繼文為會議致開幕辭。他首先肯定了5位業務副主編及常務理事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為《膜科學與技術》健康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赌た茖W與技術》創刊單位、甘肅省膜科院董事長張鵬云作為東道主致辭,他回顧了38年前由甘肅省膜科院創刊的《膜分離科學與技術》,1986年更名為《膜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歷史,這本全國唯一的膜研究與應用的學術期刊,始終見證和記錄我國膜技術發展的歷史脈絡,參與和引領著我國膜技術發展的歷史進程,為行業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發展都發揮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開幕式后,召開了小型的技術研討會,由5位教授分享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們分別是大連理工大學賀高紅教授,報告題目為“有機非多孔膜材料、結構及過程的設計”;浙江師范大學林紅軍教授,報告題目為“膜污染的界面熱力學若干新機制及調控方法”;四川大學謝銳教授,報告題目為“基于智能納米凝膠開關的智能膜的基礎應用研究”;鄭州大學張亞濤教授,報告題目為“取向功能膜制備及其性能優化”;中國海洋大學蘇保衛教授,報告題目為“界面聚合法耐溶劑納濾膜的研究”。這些報告反應了當今的膜科學與技術熱點,加深了編委之間的了解,會上會下討論熱烈,交流了學術思想,為今后研究的改進與合作打下了基礎。
技術研討會后,常務副主編洪玉梅向大會做了年度工作報告以及發展計劃,在第十屆《膜科學與技術》編委會第一次會議至今一年的時間里,編輯部保質、保量、及時地完成了期刊的編輯、出版、發行工作。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刊校質量不斷提高,影響力穩步上升,復合影響因子由去年的0.816上升到今年的0.953,在174種化學工程類期刊中期刊影響力指數(CI)學科排名為26,較上年度提升4名;刊登的論文緊跟膜科技發展熱點,為膜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顯著的貢獻。在第一屆常務理事單位的支持下,成功的舉辦了學術會議,促進了膜科技與膜產業的的融合與發展。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今后加強期刊的融媒體建設,繼續開展增強出版,協同出版等數字出版工作。
緊接著,尤金德主編介紹了《膜科學與技術》的組織機構的組成及工作,重點介紹了第十屆《膜科學與技術》編委會第一次會議成立的理事會工作情況,各位常務理事對期刊的發展給予極大的支持,發揮重大的作用。
邢衛紅教授介紹了英文期刊的工作進展,并對進一步開展英文期刊申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
為發展壯大《膜科學與技術》編委會的隊伍與實力,根據有關編委及單位的推薦,增聘了三位在膜界新秀作為新編委,他們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馬軍教授,寧波大學的李硯碩教授,天津工業大學的胡云霞教授。他們的加入必將為《膜科學與技術》的編委會隊伍注入新的活力。尤金德主編為新編委及各位常務理事頒發了證書。
最后,鄭根江理事長代表主辦單位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期刊的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如何辦好期刊提出了五點具體建議:一是發揮行業科技力量,加強期刊編輯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由主編、編委和編輯組成的高水平編輯隊伍;二是開拓創新,創建期刊品牌和特色,提高期刊影響力;三是面向一線,積極開拓稿源,提高來稿質量;四是順應出版形勢,積極推進傳統科技期刊網絡化工作;五是加強國內外合作,探索營銷模式,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獲得了與會編委的一致認同。
會議恰逢甘肅省膜科院建院40周年,作為《膜科學與技術》的創刊單位,在短短的40年間,從無到有,已經發展成具有完備的科研工程一體化的膜技術研發中心,有約10000平方米的辦公、實驗綜合樓及2000平方米中試生產車間。參會專家編委滿懷深情地參觀了該公司,共話膜科學與技術發展歷史,為公司發展獻計獻策,相信在“發展膜分離,聚力水處理”理念下,甘肅省膜科院必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此次編委會的召開,得到了甘肅省膜科院及蘭州大學的大力支持,會議在熱烈友好的氣氛開始,在依依不舍中圓滿結束。而會議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卻剛剛開始,互通有無,深入合作,《膜科學與技術》期刊正大踏步的走在再創新篇、助推發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