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膜科學與工程微信公眾平臺2018年3月27日訊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一夜間,桃花、杏花、櫻花的爭先綻放,預示著北京的春天終于來了。
3月23日,在春日陽光的和煦照耀下,老師和同學們圍坐一桌,開展了課題組本月的Journal Club活動。
羅建泉老師首先給我們分享了一篇“一步法構建超薄雙荷電Janus聚酰胺分離層”的文獻(Liu S, et al., J. Mater. Chem. A, 2017, 5, 22988)。這項工作通過對界面聚合溫度的控制,調控成膜過程中界面反應的擴散速率,實現了超薄分離層兩側異電荷的同步形成;由于這張膜擁有雙荷電層及適度疏松化交聯結構,它在高通量下可以同步實現二價陰陽離子的同步去除。
這篇文章雖然沒有用到任何新材料或新方法,但通過巧妙的設計為制備Janus膜提供了一種非常便捷的思路。
最后,羅建泉老師還跟我們分享了他的一些感悟:科研的創新不一定都是合成新材料或創造新方法,在已有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也是一種科研創新能力;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資源,和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多合作交流,擴展視野;要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不拖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精益求精。每次的Journal Club,除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獻,羅老師都會給我們分享他對科研和生活的一些感悟,雖然只是短短數語,但讓我們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對科研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下來,同學們也做了精彩的分享:
◆王玉玨
通過敲除編碼L-乳酸脫氫酶和乙酰乳酸合酶的基因ldh和als,并對敲除菌株進行馴化,將產L-乳酸的野生菌株Bacillus coagulans P4-102B改造為只產D-乳酸的生產菌株,并詳細驗證闡述了造成菌株特性改變的機理。(PNAS, 108(2011), 18920-18925)。
◆任重遠
將具有仿酶活性的Pt納米顆粒負載在Fe基MOFs上,合成出能夠連續轉化H2O2-O2-ROS的仿生光敏材料,用于腫瘤細胞的光動力學治療,具有優異的抗癌效果(ACS Nano 2018, 12, 651?661)。
◆李蘇爽
利用硫脲改性的氧化石墨烯(GO)制備了一種可以篩分小分子(氣體、鹽離子、有機溶劑)的分離膜,該分離膜上GO的層間距由于硫脲改性顯著降低,對H2、H2O有較高的選擇透過性,機械性能也有一定提升。(Adv. Mater. 2018, 1705775, 1-8)。
◆劉蘭芳
以檸檬酸和L-半胱氨酸為碳源,制備了一種新型碳量子點,可以用于高爾基體的靶向運輸和長時間成像(Chem. Sci., 2017, 8(10):6829-6835)。
◆吳倩
通過貽貝啟發的兒茶酚介導氫鍵和π-π相互作用,制備了一種新型可注射熱敏水凝膠,它能承受高應變力和反復形變,且具有較好的抗生物污染性能(Adv. Mater., 2015, 27(7):1294-1299)。
◆張燕
用APTES和多巴胺修飾過的HNTs與PVDF進行共混制膜,HNTs與多巴胺上的活性基團成為吸附位點,得到的膜可以用于染料吸附,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經過三次吸附洗脫后仍然可以保持較高的通量和去除率。(Chem. Eng. J. 323 (2017), 572-583)。
◆張昊
發現對葡萄糖氧化酶(GOx)進行氨基化調控的同時可以保持其良好的次生結構和酶活性,將改性的GOx固定在氧化石墨烯(GO)上,酶的固定量比改性前提高了420%,酶活相比于游離的GOx提高了1.6倍,并且具有出色的穩定性(ACS Catal. 2016, 6, 339?347)。
◆尹新旺
巧妙利用MOFs合成中的PSM方法,有效降低了ZIF-8氣體分離膜的厚度,在選擇性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將ZIF-8膜的通量提升了四倍。(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56–161)。
Journal Club(讀書報告會)簡介:課題組每月一次的文獻交流活動—每位同學通過PPT介紹一篇自己近期讀過的有意思或對自己有啟發的文獻,簡述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亮點,大家共同討論從文章中獲得的想法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