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網4月25日訊:近日,在東營港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建設現場,一座現代化的海水淡化工廠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爱斍?,項目工程主體已經完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工作?!表椖控撠熑颂镌凑f。
“用水難、用水貴”一直是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各企業所面臨的共性難題。盡管依河傍海,各大企業的工業用水主要來自20公里外的孤東水庫,受季節等各項因素影響,供水能力存在一定缺口。且港區內脫鹽水基本為各企業自產自用,規模小且成本較高,以聯合石化PX、PTA為代表的一批重大項目投產后也將產生較大用水依賴。
為了解決供水“一條腿走路”問題,化解企業用水難題,由東營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的山東納海水務發展有限公司主導實施投資近5.77億元建設了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項目。該項目是山東省內最大規模的海水淡化制備脫鹽水工程、全國最大規模采用膜法與EDI相結合工藝的海水淡化制備脫鹽水項目,采用“氣浮+超濾”工藝進行預處理,然后采用“三級反滲透+EDI”工藝制備除鹽水。項目(一期)建成后可年產脫鹽水1800萬噸,將極大緩解東營港工業園區供水緊張的局面。
“該項目在節約淡水資源的同時,還能顯著降低區內企業的工業除鹽用水成本?!碧镌此懔艘还P賬,以一般的凈水設備為例,大約2噸淡水才能出1噸純水,冬季更是2.5噸淡水才能出1噸純水,再加上設備損耗、廢水處理等費用,企業平均用水成本約14元/噸,如今只需要9元/噸,為園區企業降低了用水成本。
在節省成本的同時,項目還“變廢為寶”,實現了海水的“再利用”。目前項目原水大部分為“回收”海水——也就是來自附近大唐東營發電公司取排水渠中的經粗處理的“二手”海水。田源解釋道:“海水淡化裝置最佳進水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上,而從大唐電廠出來的海水是帶有余熱的,這正是海水淡化需要的,為我們省去了海水加溫的步驟?!痹袌蟾骘@示,成本太高一直是影響海水淡化推廣的瓶頸之一,“通過優化流程和技術,我們可以實現最大程度的合作共贏,可以說是拿來即用,在源頭上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碧镌唇榻B。
此外,東營港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項目(二期)預備建設5萬噸/天海水淡化、尾水提取溴素及其他元素再利用的循環產業鏈綜合利用項目,將全力實現零排放海水淡化,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價值鏈。
除了向渤?!耙取敝?,東營港經濟開發區還將加強與相關研究所及高等院校合作,開發并實踐海水提鋰、鎂、鉀等綜合利用技術,進一步完善海水淡化及其綜合利用產業鏈,同時探索實施光伏電站、地熱電站、儲能電站等項目,圍繞“源、儲、荷、熱”打造綠色能源體系,打造“虛擬電廠”,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建設綠電制氫項目及地熱綜合利用項目,為建設海水淡化產業鏈、發展海洋經濟提供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