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3日訊:記者今天從自然資源部獲悉,前三季度,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海地方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積極因素累積增多,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產總值 6.8萬億元,同比增長2.1%,比上半年加快0.9個百分點;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4.8%,比上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海洋傳統產業平穩運行。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6.1%、10.7%。海洋貨運量同比增長3.1%,增速較上半年加快1.7個百分點。全國海船完工量同比增長6.6%,增速較上半年加快4.0個百分點,受去年基數較高影響,新承接海船訂單量同比下降22.3%,其中綠色動力船舶占比達到48.6%,反映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修載比(修正總噸/載重噸)達到0.47,較上年提高0.12個百分點;海船完工量、新承接和手持訂單量等三大造船指標持續保持世界第一。海洋旅游業復蘇緩慢但需求不減,重點監測的海洋旅游企業中約有8成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但調研顯示有近9成的受訪者在未來3個月有海洋旅游出行意愿,與上半年基本持平。
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較好。一批海水淡化項目有序推進,河北申港5萬噸海水淡化項目完成調試將投產運行,江蘇田灣核電站4.56萬噸海水淡化項目正式開工。65.5%的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企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新承接和手持海工訂單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11.9%、33.0%。海上風電發電量較上年同期翻一番。受海上風電中央財政補貼政策2021年底到期影響,前三季度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同比下降67.4%,但部分地方陸續出臺接續政策,9月底在建項目規模與去年同期相當。
海洋對外貿易增勢良好。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8.2%,高于全國同期出口總額增速8.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23.5%,高于全國同期出口總額增速9.7個百分點;進口額同比增長10.7%,高于全國同期進口總額增速5.5個百分點。水產品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3.6%,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11.4%,進口額同比增長42.0%。
市場主體活力逐步恢復。重點監測的海洋行業中新登記企業數量環比增加8.3%,注吊銷企業9836戶,環比下降50.8%;54.3%的被調研涉海企業預期全年營業收入實現增長。
五、海洋領域融資規模不斷擴大。30家海洋領域IPO企業完成上市,融資規模577億元,占全部IPO企業融資規模的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