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2018年2月4日訊 走進欽州沿海的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3000多畝的廠區煉塔林立、管道縱橫,處理后的工業廢水流入生態監測池,歡游的小魚和茂盛的水草成為生動的水質說明。
隨著北部灣區位優勢陸續釋放,中石油、國投電力、中糧等一大批產業巨頭落戶欽州。目前開發區共有工業企業126家,基本形成以石化、裝備制造兩個千億元產業和能源、造紙、冶金、糧油等百億元產業為重點的“六大產業板塊”發展格局。
如此大規模的產業項目聚集,讓海洋生態保護顯得格外重要。欽州海域內的三娘灣棲息著珍稀海洋生物中華白海豚,早在沿海工業起步期,欽州就提出了“讓大工業與白海豚同在”的理念。
彼時,欽州根據地形條件在三娘灣規劃建設大型造船廠,但考慮到可能帶來的生態影響,最終修改了規劃,并從地理上劃出一條白海豚保護的“生命線”。
如今的欽州,不僅大工業更強,白海豚也更多。欽州市海洋局去年9月公布的海洋環境狀況顯示,全市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清潔、較清潔海域面積占比87%,同比提高近20%。長年在欽州開展中華白海豚研究與保護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潘文石團隊披露,根據300多次出海觀察和計算,2013年至2016年,欽州白海豚數量呈上升態勢,每年新增個體數約4到6只。
■相關鏈接
記者在廣西石化污水處理廠生態景觀監測池看到,經過層層處理后的生產污水,流出來后已是一泓清泉,有紅色鯉魚歡快地暢游。廣西石化黨委書記方棟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們在建廠初期引進的具有世界先進工藝的法國得利滿公司污水處理設備,處理能力為1000噸/小時,投用以來,排水水質優于國家污水排放一級標準。他們還對含油污水分區域建設了11個含油污水預處理站,將全廠含硫污水集中引入300噸/小時酸性水汽提裝置進行預處理,污水處理后達到了國家飲用水標準。
據調查,目前國外成熟有代表性的煉油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主要有A/O工藝、PACT+WAR(粉狀活性碳同生物污泥工藝結合工藝),MBR工藝?;赜盟幚砑夹g主要有膜分離技術、化學沉淀技術。煉化企業污水處理及回用水處理工藝相對繁雜,中國石油已在大港石化、哈爾濱石化、克拉瑪依石化采取成熟的污水回用技術,效果顯著。而在地處中國南方的廣西欽州港,地表水質受季節的影響變化很大,在雨季泥沙含量高,有機腐蝕類物質及金屬礦物質特別是二氧化硅類膠體含量高,采用常規的凈水工藝難以保證出水水質的預定,對工業的安全用水構成一定的威脅,成為困擾我國工業用水的一個新難題。
廣西石化的有關技術專家與中石油大連化工設計院的技術人員經過廣泛調查研究和論證,采用由達斯瑪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快混絮凝+微氣泡氣浮+精密過濾”一體化的新型水凈化工藝。該工藝填補了我國地表水處理技術的空白,工藝特點包括對加藥過程的混合和絮凝實行了全自動化的精確控制,不但節約了藥劑,而且同時保證了最佳的絮凝效果;采用特殊的加壓溶氣釋放技術,氣泡的體積小,壽命長,保證了對懸浮物的高除去率;過濾工藝采用多級濾料層按截留孔徑大小合理分布和高精確度的安裝工藝,使過濾層壓差控制的均勻一致,保證絮體物的有效截留和分離。
經運行證明,該工藝能對地表水的難分離物腐殖質類有機分子團和二氧化硅膠體類物質實行有效除去,出水水質穩定,不受地表水質變化的影響,確保了廣西石化煉油生產和生活用水的要求,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