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在今年底完成1.2萬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累計2.3萬個村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河北省將以減量化、資源化、生態化為原則,突出重點區域,堅持“應治盡治、就地就近”,選擇適宜模式,著力解決鄉鎮所在地、中心村等重點區域以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白洋淀及入淀河流和大運河河北段、潮白河流域沿線等環境敏感區域村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問題和群眾日常生活問題。
減量化:增加設施建設,減少污染村莊數量
預計到2025年,累計2303個鄉鎮所在地村莊完成污水收集處理系統設施建設,污水收集處理率不低于80%,再生利用率達到50%以上。對人口規模較小、居住分散的平原村莊,實施分散收集、集中處理模式,推進糞污就地就近利用,確保糞污(黑水)全部得到有效治理。
資源化:技術引領凈水環境
統籌推進村莊污水分散治理和資源化利用。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水量小的山區,采取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集成化程度高,流程易于監控,無多余污染,廢物無二次污染,投資成本低,便于用戶整體規劃布局,改變以往對污水處理設備的認知,實現污水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正是由于農村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才需要結合農村污水具有分散性、水量小的特點,采用萊特萊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對其進行處理。萊特萊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因其處理水質穩定,持續、達標,工期短,運行費用低等優勢,近幾年被廣泛的應用于農村污水處理項目中。
生態化:保護生態環境,提升生態效益
生態化處理的整個流程要保障沒有新的污染物出現,最終實現回收再利用,要實現在“收集、凈化、存儲、回用”四個環節的生態化目標,在處理方式上要做到“防治結合”。
經過萊特萊德一體化設備處理后的污水,污水中的懸浮固體和膠體物質被好氧生物膜分解,而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被好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做自身生長繁殖所需養分,代謝轉化為生物細胞并氧化成為最終產物,污水由此達到凈化。出水進入沉淀池后,使脫落的生物膜和部分未處理的懸浮小顆粒迅速沉降。出水經過消毒處理后最終達標。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正朝著減量化、資源化、生態化方向發展。在“十三五”收官之際,農村污水治理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目標,繼續展現其治理效果,持續改善提升民生福祉,助力打造健康環境。